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核能新闻2024年2月(国内)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05日

-A+A

国内要闻

玲龙一号外穹顶吊装完成

    2月6日,在海南昌江的核电基地,全球首个陆上模块化小型核反应堆玲龙一号外穹顶吊装完成,加冕成功。外穹顶吊装就位标志着反应堆厂房的主体结构已全部施工完成,并为后续的反应堆厂房的封顶奠定了基础。这验证了核岛“钢屋顶+钢筋”整体模块吊装的可行性,为后续核电模块化发展提供宝贵经验。该项目建成投运后,预计每年发电量可达10亿度,可满足海南省52.6万户家庭用电需求。同时,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88万吨,相当于一年植树750万棵,不仅能够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尽早实现,也对持续推动核电安全发展和自主创新,为海南自贸港和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提供绿色能源保障具有重要意义。(来源:中核集团)

中核集团金七门核电项目开工建设

    2月18日,浙江省举行2024年“千项万亿”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投产投运活动,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控股的浙江金七门核电项目一期工程是该活动中宣布开工的项目之一,在浙江宁波开工建设。2023年12月29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决定,核准浙江金七门核电项目。金七门核电积极贯彻落实会上相关要求,规划建设6台三代核电机组,全部采用“华龙一号”技术,满足国际最高安全标准,是我国最大规模的先进核能机组群,将缔造中核集团在浙核能产业发展的新范式,该项目的开工将为浙江省能源结构优化和转型注入新的动力。(来源:中核集团)

中核集团漳州核电3号机组核岛开工

    2月22日,中核集团漳州核电二期工程3号机组浇灌核岛第一罐混凝土(FCD),标志漳州核电二期工程建设序幕全面拉开。据了解,华龙一号每台核电机组每年发电超100亿度,能够满足中等发达国家100万人口的年度生产和生活用电需求;同时相当于每年减少标准煤消耗31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16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7000多万棵。目前,华龙一号首批4台机组全部建成投运,批量化建设进展顺利。其中,漳州核电工程是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的始发地:1号机组预计2024年内投产发电;2号机组正在进行堆内构件安装等冷试相关准备工作。(来源:中核集团)

中广核防城港核电站4号机组获颁运行许可证

    2月27日,中广核广西防城港核电站4号机组获得国家核安全局批准的运行许可证,即将启动核燃料装载。2月27日下午,中广核广西防城港核电站4号机组获得国家核安全局批准的运行许可证,向高质量投产商运迈出重要一步。防城港核电二期工程3、4号机组均采用“华龙一号”技术,3号机组为我国西部地区首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于2023年3月25日正式投产发电,4号机组预计今年上半年投产发电,届时两台“华龙一号”机组每年能为北部湾区提供超过180亿度的清洁电力,对践行国家“双碳”战略、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优化广西能源结构、保持广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来源:中国广核集团)

全球最大“人造太阳”主机安装合同签订

    2月29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与中核集团中核工程牵头的中法联合体正式签署真空室模块组装合同。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是旨在模拟太阳发光发热的核聚变过程,探索受控核聚变技术商业化可行性。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是一个能产生大规模核聚变反应的托卡马克,被誉为全世界最大的“人造太阳”,由中国与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七方共同实施。据了解,真空室模块组装是目前ITER项目最重要设备在关键路径上的工作,对整个ITER项目的成功起到至关重要作用。(来源:中核集团)

全国首个工业领域核能供汽项目联调联试

    2月27日,历时21个月建成的全国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工程——田湾核电蒸汽供能项目正式开启联合调试大幕。该项目于2022年5月27日正式开工,以田湾核电3、4号机组二回路主蒸汽作为热源,设计上采用核电厂一回路与二回路、二回路与工业蒸汽回路的双重隔离,在物理隔绝的情况下,通过多级换热,最终通过工业用汽管网,将蒸汽输送至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确保核能供汽技术安全可靠、清洁高效。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为连云港石化基地提供480万吨工业蒸汽,相当于每年减少燃烧标准煤40万吨,等效减排二氧化碳107万吨、二氧化硫184吨、氮氧化物263吨,同时每年为石化基地节省70多万吨碳排放指标,提供了更多的环境空间,为连云港市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贡献绿色力量。(来源:连云港发改)

行业动态

全球功率最高溶液型医用同位素堆开工

    1月30日,由中核集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研制的全球功率最高溶液型医用同位素堆在四川开工建设。医用同位素堆建设周期为42个月,预计2027年建成投产,是中核集团打造中国“医用同位素及药物”的新国家名片。该堆建成后初期解决部分国内紧缺同位素及药物需求,中期基本满足国内需求,实现数种新型医用同位素国产化,长期达到国际领先,彻底解决国内医用同位素紧缺和核医学发展的难题,成为全球医用同位素及药物的重要供应基地,减少疾患痛苦,造福人民群众,将国内医用同位素药品价格降下来,让更多的人用得上、用得起。(来源:中核集团)

中国核电与清华大学首个校级联合研究中心成立

    1月30日,清华大学-中国核电数字核电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清华大学举行。该校级联合中心是在2020年由清华大学软件学院与中国核电联合成立的院级数字核电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升级而来,标志着中核集团与清华大学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深度合作取得新进展,中国核电与清华大学在数字核电领域的合作进入全新阶段。联合研究中心的成立旨在整合校企双方优势、深入开展核电数字化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促进核电数智化转型升级,推动中国核电运行业绩实现世界领跑。(来源:中国核电)

大亚湾核电站安全投运30年 为港供电3104亿度

    中广核集团2月1日表示,大亚湾核电站安全投运30年,为香港供电累计达3104亿度。大亚湾核电站是我国大陆首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共有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截至去年底,6台机组累计上网电量达9391亿度,等效减少标煤消耗超2.8亿吨,减排二氧化碳超7.7亿吨,相当于植树造林约211万公顷森林。其中,大亚湾核电站1、2号机组80%的上网电量输送到香港,对港供电累计达3104亿度,占香港社会用电量近3成。(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我国核能领域首个大模型智能审查系统成功应用

    近日,上海核工院自主研发的我国核能领域首个大模型智能审查系统上线。智能审查系统采用了国际先进的大模型人工智能技术,参数规模超过130亿,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并能理解核电设计领域的法律法规。在多专业、多学科的智能审查库构建基础上,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设计文件中的潜在错误和瑕疵,同时还能有效解决设计文件审查过程中高度依赖资深工程师经验、设计文件复杂、安全要求高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传统的人工审核模式,智能审查系统审核速度可提高约百倍,单项目可节约成本超过1000万元。(来源:上海核工院)

防城港核电站4号机组开始首次装料

    2月28日上午,经生态环境部华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现场核查,确认现场状态满足装料要求,11时30分,防城港核电站4号机组开始首次装料操作,标志着机组进入带核调试阶段,向着机组建成投产的目标迈出了关键一步。(来源:防城港核电)

我国自主研制的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首台样机在上海总装下线

    2月28日,我国自主研制的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首台样机在上海临港总装下线。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是我国首次自主研制的最大功率、最高技术等级重型燃气轮机,对我国燃气轮机基础学科进步、产业技术发展具有显著的带动辐射作用,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来源:国家电投)


来源:2024-03-05,中国核能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