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核能新闻2024年4月(国内)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07日

-A+A

国内要闻

我国在建核电机组数量总装机容量均继续保持世界第一

    《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4》今天(4月15日)发布,报告显示,我国核电机组长期保持安全稳定运行,机组建设也稳步推进。2023年我国新核准5个核电项目,新开工5台核电机组。截至目前,我国在建核电机组26台,总装机容量达到3030万千瓦,在建数量和装机容量均继续保持世界第一。此外,我国核电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华龙一号”首批项目机组陆续投运,实现了由二代向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全面跨越,高温气冷堆、小型堆、聚变堆等关键技术也取得新突破。同时,我国核电工程建造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形成了从筹备到施工、调试到商运多种堆型、多台机组同时建设的核电工程全生命周期建造能力。(来源:新闻联播)

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开展2024年第一季度核安全形势分析活动

    4月1日,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在京组织开展2024年第一季度核安全形势分析活动。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国家核安全局局长董保同出席并讲话。2024年第一季度,全行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安全管理,强化责任落实,依法从严监管,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状况总体良好。新形势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核安全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强化忧患意识、风险意识,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切实加强核安全管理,以高水平核安全保障核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构建严密的核安全责任体系,全面落实“绝对责任、最高标准、体系运行、经验反馈”等要求。要切实加强重点核设施安全管理,抓紧抓实抓到底。要扎实开展全面加强核电行业核安全管理专项行动,推动真正解决深层次问题,抓紧建立健全核设施健康档案,科学精准“画像”,提高核安全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着力防范化解海洋生物爆发可能影响核电取水安全等季节性风险,加强大修安全管理,深入开展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核安全领域宣传教育活动。(来源:国家核安全局)

中广核广西防城港核电站4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

    2024年4月9日20时29分,中广核广西防城港核电站4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标志着该机组具备发电能力,向着商业运行目标又迈出了关键一步。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首座核电站,防城港核电站一期工程两台机组已于2016年投入商业运行;二期工程3、4号机组为“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其中我国西部地区首台“华龙一号”——防城港核电站3号机组已于2023年3月25日投产发电,首循环安全可靠运行,2023年度能力因子达98.2%,创国内三代堆最优纪录。(来源:中国广核集团)

全球首台“华龙一号”WANO综合指数达到满分

    依据WANO(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评价规则,我国自主设计建设三代核电机组,全球首台“华龙一号”——中国核电旗下福清核电5号机组WANO综合指数于2024年2月实现满分,标志着“华龙一号”生产运营绩效在全球范围表现卓越,充分验证了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安全性和先进性。2023年,中国核电旗下18台机组实现WANO综合指数满分,满足WANO综合指数计算条件的25台机组综合指数平均值98.22,运行业绩继续保持世界领先。(来源:福清核电)

“玲龙一号”数字化控制系统开始安装

    4月10日9时58分,位于海南昌江的多用途模块式小型堆科技示范工程玲龙一号的首台DCS(数字化控制系统)机柜就位并启动安装调试工作。核电厂数字化控制系统(DCS),被誉为核电厂运行的“神经中枢”。玲龙一号DCS系统采用的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龙鳞平台(安全级)和龙鳍平台(非安全级)。龙鳞平台可实现各类工况下反应堆安全控制,确保核电厂的安全运行;龙鳍平台负责运行和管理,是核电厂高效经济运行的重要保障,“两兄弟”一起控制着核电厂数百个系统、近万个设备运行和各类工况。(来源:中核集团)

我国掌握“次临界刻棒技术”

    近日,中核集团海南核电与核动力院联合研发的“次临界刻棒技术”国内首次工程应用圆满完成。这标志着我国成功掌握“次临界刻棒技术”,并成功实现工程应用。其规避了机组大修启动物理试验的非计划停堆风险,同时节约了大修关键路径时间,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如果把反应堆看作一台高速行驶的列车,那控制棒就是控制列车行进速度的刹车,每次停堆换料启动前,开展控制棒控制能力的验证,精确的校准“刹车”能力,是保证反应堆安全运行的基础。传统的控制棒价值测量方法,需要在反应堆临界后开展,即在已经行驶的列车上验证刹车功能,有意外“停车”的风险, 而次临界刻棒,则通过对反应堆内空间效应的模拟在“停车”状态下验证控制棒的功能,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来源:中核集团)

打破垄断!我国实现碳-14生产全面国产化

    4月20日,碳-14靶件从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秦山核电重水堆机组中成功抽出,这是我国首次利用核电商用堆批量生产碳-14同位素,中国也从此彻底破解了国内碳-14同位素依赖进口的难题,实现碳-14供应全面国产化。碳-14同位素广泛应用于农业、化学、医学、生物学等领域,具有极高的医用价值和科研价值,主要应用包括幽门螺杆菌检测、药代动力学研究、β射线环境监测系统等。(来源:中核集团)

国家电投广东廉江核电一期工程2号机组核岛实现FCD

    4月26日11时56分,国家电投广东廉江核电项目一期工程2号机组核岛顺利实现第一罐混凝土浇筑(FCD),标志着2号机组正式开工建设,廉江核电一期工程进入全面建设新阶段。此次2号核岛FCD将反应堆厂房外部基础A层与底板合并浇筑,将进一步提高厂房结构的整体性和安全性,预计浇筑方量约6615立方米,浇筑时长57小时。廉江核电项目是国家电投在粤开发建设的首个核电项目,也是国内首个采用海水二次循环冷却技术的核电项目,规划建设6台CAP系列三代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862万千瓦。(来源:国家电力投资集团)

广东陆丰核电5号机组穹顶完成吊装

    4月29日8时8分,中广核陆丰核电5号机组穹顶高质量完成吊装,标志着又一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从土建施工阶段全面转入设备安装阶段。穹顶位于核岛顶部,是保障反应堆厂房完整性和密封性的重要组成部分。陆丰核电5号机组穹顶由预埋件、钢板及焊接在外侧的角钢等部分构成,重量达238.5吨,面积相当于4个标准篮球场的大小,是核岛钢衬里施工中整体吊装就位的最大钢构件。(来源:中国广核集团)


行业动态

中辐院国内首个大尺寸深穿透屏蔽验证平台上线

    近日,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清华大学联合攻关,构建起基于同位素中子源的国产屏蔽基准实验验证平台,将为我国核电站、小型反应堆等精细化设计提供技术支持。屏蔽验证研究旨在通过对实测基准数据与模拟计算结果之间的比对分析,实现对底层截面数据可靠性、屏蔽设计软件模型构建准确性、减方差算法合理性等方面的验证评估,是验证屏蔽设计、核数据库、粒子输运软件准确可靠性的重要方法之一。(来源: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三门核电累计安全稳定发电达1000亿度

    4月9日12时47分,位于浙江省台州市的三门核电一期工程两台机组累计实现安全发电1000亿度,相当于为国家节约标准煤2800余万吨,减排二氧化碳7500万吨。三门核电采用先进的第三代非能动压水堆核电技术,规划建设六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一期工程1、2号机组于2018年并网商运,迄今已安全运行5年半时间,始终保持安全稳定运行,各项安全环保指标完全满足国家法规要求。(来源:中国能源报)

我国正式具备万居里级镥-177等核素生产供应能力

   4月22日,中核集团中国同辐所属单位中核高通宣布:国内首条年产万居里级无载体镥-177生产线、年产能千条级锗镓[68Ge-68Ga]发生器生产线全面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正式具备万居里级镥-177、镓-68等两款医用核素的生产供应能力,真正实现国产化大规模商业化供应,有效缓解国内两款核素供应不足、依赖进口的问题。据悉,中核高通镥-177、镓-68两款产品在产线设计、生产技术、质量指标、设备设施、管理体系等方面均符合EMA(欧洲药品管理局)标准要求,处于全球第一梯队水平。(来源:中核集团)

福清核电1号机组荣获2023年度ASP金牌机组

    近日,从中国核电传来喜讯,在中国核电2023年度安全生产指标排名中,福清核电1号机组在中国核电25台机组中排名第2,获得“中国核电2023年度ASP金牌机组”荣誉称号。ASP指标是中国核电基于核电运营实践建立的一套高标准核电机组指标管理体系,聚焦于核电机组安全质量和生产运行水平,其管理标准较WANO指标更为严格,对缺陷管理、安全裕度、发电生产等方面要求更高。(来源:福清核电)


来源:2024-05-07,中国核能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