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能新闻2024年11月(国内) 发布者: 发布时间:
2024年12月06日 -A+A国内要闻
十二部门提出到2026年核技术应用年产值达4000亿元目标
10月31日,国家原子能机构等十二部门联合印发《核技术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方案提出,到2026年,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围绕核技术在医学诊疗、农业育种、食品加工、材料改性、安检安保等重点方向或领域的应用,要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建设一批创新平台,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力争核技术应用产业年直接经济产值达4000亿元,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来源:央视网)
“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已首次并网发电
10月31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前三季度能源形势和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情况。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董万成在会上介绍,前三季度,绿色低碳转型不断取得新突破,其中包括“‘国和一号’示范工程1号机组成功实现首次并网发电”。“国和一号”示范工程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之一,单台机组发电功率为153.4万千瓦,设计寿命60年。(来源,国家能源局官网)
我国ATF燃料组件自主研发迈出关键一步
据中核集团微信公众号11月4日消息,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牵头研制的ATF耐事故特征化燃料组件,完成了两个长循环辐照运行考验,在反应堆中运行三年并顺利出堆,至此,我国完成ATF耐事故特征化燃料组件全周期商用堆运行考验。这标志着我国ATF燃料组件自主研发迈出了关键一步,是我国自主化核燃料研发保持与国际核燃料前沿技术并跑的重要里程碑节点。(来源:中核集团)
中核集团与四川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1月5日下午,中核集团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在成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全方位多领域合作,携手打造高能级科研平台,推动建设一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大力推进核技术应用、新能源开发、智慧能源、安检安保、数字信息等产业布局与发展,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共同服务和保障国家重大战略,推动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自2020年7月签订首轮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双方围绕重点任务实施、支撑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多个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有力验证了双方合作的务实有效,深度挖掘与释放了未来合作潜力。签署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是双方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共同推动能源与科技领域发展的重要举措,标志着双方合作迈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来源:中核集团)
我国颁布首部《中国能源法》
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这部法律共九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能源规划、能源开发利用、能源市场体系、能源储备和应急、能源科技创新、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等,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能源法》是能源领域的基础性、统领性法律。第二十七条对我国未来的核电和布局作出了规定。(来源:人民网)
浙江三澳核电项目1号机组冷试圆满成功
2 024年11月13日,中广核浙江三澳核电项目1号机组冷态性能试验圆满完成,机组一回路压力边界完整、密封良好,标志着核电机组由安装阶段全面转入调试阶段。冷试即冷态性能试验,是核电站工程建设的重要里程碑节点之一。通过对一回路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和相关辅助系统的功能试验及高压边界的打压试验,验证核电厂一回路管道焊缝、设备及其相连系统的高压部分等压力边界的完整性和密封性。(来源:中国广核集团)
中国原子能研究院向泰国发运微堆
11月12日,中国原子能研究院举行向泰国发运微堆系统与设备仪式,标志着泰国微堆项目正式迈入建造阶段。微堆,即微型中子源反应堆,是原子能院自主设计的一种小型研究堆,额定功率仅30kW,具有辐射安全与环境友好、运行功率低、结构简单、建造与运维成本低、固有安全性高等特点,适合建设在大学、医院、研究院所等人口密集的区域,用于开展核领域科学研究。原子能院自1984年建成原型微堆以来,先后在国内外设计建成10座微堆,其中5座出口国外。(来源:中核集团)
中核集团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签署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
11月19日,中核集团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南宁签署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会上,玉林市与中国核电、自治区大数据局与同方知网也分别签署了相关战略合作协议。中核集团党组副书记、总经理申彦锋表示,中核集团把广西作为重要战略发展区域,将坚持面向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契合广西发展需求,发挥中核集团全产业链优势,持续加大在桂投资布局力度,加快推进规划项目落地实施,助力广西建设国家综合能源安全保障区和数智化高质量发展,辐射东盟国家市场,为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贡献中核力量。(来源:中核集团)
杨长利拜会山东省委书记林武
11月21日,中国广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长利在济南拜会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武,就推进在鲁核能、新能源产业发展和深化合作等进行了深入交流。杨长利表示,中广核始终将山东作为重要战略区域,积极融入山东高质量发展大局。在山东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下,中广核切实履行央企责任,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山东发展所需,聚力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强做优做大产业链条,持续加大在鲁投资力度。(来源:中国广核集团)
中核集团面向全球发布核技术应用“中国方案”
维也纳时间11月26日,中核集团在国际原子能机构举办技术合作与核科学应用部长级会议期间,举行“核美家园”主题中国边会。并面向全球发布以核医疗一体化解决方案、辐照一体化解决方案为主的核技术应用“中国方案”,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核医疗、辐照应用、医用同位素、放射性药物生产等核技术应用领域的经验与成果。中核集团在核医学及辐照应用行业深耕多年,形成了包括同位素研发生产销售、药物生产销售、核特色医疗、装备生产销售等在内的项目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够为各国提供从项目设计、建造、设备安装等一系列全流程服务。(来源:中核集团)
漳州核电1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
11月28日7时46分,漳州核电1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标志着中核集团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漳州核电是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的始发地,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华龙一号核电基地,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现有4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开工建设,安全质量均处于良好受控状态。(来源:中核集团)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将拓展核能领域合作
11月28日,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任京东与哈萨克斯坦能源部副部长扎马沃夫在哈共同主持召开中哈政府间合作委员会能源合作分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并签署会议纪要。任京东表示,在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下,双方在油气、可再生能源、核能等领域合作取得诸多新成果。下一步双方应以管道油气稳定供应为基础,促进油气合作成果不断巩固发展,以落实政府间协议为契机,深化可再生能源领域务实合作,以核电合作为重点,拓展核能领域合作再上新台阶。扎马沃夫表示,哈中关系迎来新的“黄金三十年”,哈方愿与中方积极合作,不断深化油气、电力、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合作。(来源:国家能源局)
行业动态
徐大堡核电项目2号机组CA20模块顺利吊装就位
2024年11月3日18时33分,中核工程总包的徐大堡核电项目2号机组CA20模块顺利吊装就位,这是继2024年10月27日底封头吊装就位后,2号机组又一个大型结构模块的就位,为核岛辅助厂房结构施工奠定了坚实的一步。CA20模块位于核岛辅助厂房5、6区,是核岛辅助厂房中主要用于乏燃料储存、传输、热交换以及废物收集的大型钢结构模块,呈长方体结构,外形尺寸20.5米*14.2米*20.7米,是核岛辅助厂房最大的结构模块,吊装总重量超1000吨。(来源: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首届核技术应用产业链共链行动大会在四川成都举办
11月6日,中核集团在四川省成都市发起并主办首届核技术应用产业链共链行动大会。本次大会以“共链赋能 核创未来”为主题,以“激发产业活力、凝聚产业共识、提升产业能级”为宗旨,以着力服务提升核技术应用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为核心,旨在聚焦“强化链内融通、拓展链间协同”两大重点,汇聚产业链全要素,探讨现代化核技术应用产业体系建设,共建新机制、共筑新基础、共享新成果、共创新生态、共谋新发展,打造技术、市场和资源融通发展新格局,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来源:中核集团)
《国之华龙——“华龙一号”的研发与建设》一书正式发布
11月7日,由中国广核集团主编的《国之华龙——“华龙一号”的研发与建设》一书,在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举办的“2024年核安全文化建设经验交流大会”上正式发布。据《国之华龙》编辑委员会主编、中广核“华龙一号”总设计师王鑫介绍,该书的内容和成果来自于“华龙一号”堆型研发和示范项目工程建设这一具体实践,是所有参与和支持这一具体实践的核电同行的共同智慧结晶。书籍全面复盘了“华龙一号”研发设计、业务逻辑、管理体系、能力支撑、协同协作等方面的历程与成果,分析总结了工程建设与电厂运行中的经验与得失,既是“华龙一号”这一国家重大科技成就诞生历程的完整记录,也是对我国核电技术自主创新探索之路的系统总结与提炼。(来源:中广核工程公司)
2024年第三届中国核能高质量发展大会开幕
11月11日上午,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2024年第三届中国核能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本次大会以“高质量创新发展 打造核能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参会专家分别就核能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内陆核电及后续发展、核能与核医学、核聚变、核能发展战略、核能数字化等议题发布前沿研究进展,凝聚行业发展共识,引发与会人员深度思考。主旨论坛期间还开展了“科技创新引领核能新质生产力”圆桌论坛、生态核电示范基地授牌,并启动了中国核能神州行活动。(来源:中国广核集团)
中国核建与法国电力集团签订重要合作协议
据中国核建11月14日发布报道,第八届中法核能技术创新研讨会在巴黎成功召开,中国核建创新研究院与法国电力集团正式签署先进建造科研合作协议。本协议的签署,是双方践行“核电先进建造专项协议”的具体行动,也是在该专项协议框架下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标志着中国核建与法国电力在核电先进建造领域的合作研发迈上新的台阶。该协议的落地将进一步推动双方在核电建造技术领域的知识共享与技术交流,双方将共同致力于研发更安全、更经济、更环保的核电建造解决方案,促进核电建造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为全球核能行业带来更多创新成果和实践经验。(来源:中国核建)
国家电投“暖核一号”启动第六个供暖季
11月15日,我国首个核能供热商用工程——国家电投“暖核一号”正式启动第六个供暖季。本季供热面积增加约50万平方米,合计近1300万平方米,预计供出清洁热量460万吉焦,可节约原煤消耗4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76万吨,是烟台威海地区清洁供暖的重要保障。同时,世界首个具备供热调节能力的汽轮机再热调节阀投入使用,使单台机组供热能力跃升3倍,填补了国内大规模核能供热关键设备研发制造的空白。(来源:国家电投集团)
四川海同公司取得甲级辐射安全许可证
中国核动力院——四川海同同位素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四川海同公司)医用同位素生产线甲级辐射安全许可证获生态环境部批复,标志着该公司医用同位素生产基地正式投入运行,相关同位素产品可全面供应市场。(来源:中国核动力院)
中核秦同顺利取得甲级辐射安全许可证
11月22日,中核集团中国同辐旗下中核秦山同位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秦同)顺利取得甲级辐射安全许可证,这标志着中核秦同放射性物质安全管理和技术应用能力获得国家认可,正式具备了开展生产、研发、销售放射性同位素及放射源等经营业务资质,是中核秦同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国际先进的同位素生产基地的重要里程碑。(来源:中核集团)
山东大学 “核科学与能源动力学院” 揭牌
11月22日下午,山东大学核科学与能源动力学院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战略咨询会议在中心校区举行。会上,山东大学核科学与能源动力学院揭牌,“吴有训核科学英才班”揭牌。同日,山东大学核科学与能源动力学院战略咨询会议召开。与会院士、专家围绕学校核学科专业布局、平台建设、拔尖人才培养、杰出人才引育等议题开展研讨,对核学科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等作系统规划。(来源:山东大学)
中核集团捐赠“华龙一号”核电技术实物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11月28日,“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捐赠‘华龙一号’核电技术实物入藏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白玉厅举行。2024年4月,中核集团决定将“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基岩等74件/套实物无偿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这一举措旨在进一步展示“国家名片”,讲述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加深入地认识一个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中国。(来源:中核集团)
来源:2024-12-06,中国核能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