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能新闻2025年8月(国内) 发布者: 发布时间:
2025年09月12日 -A+A国内要闻
国家核安全局局长董保同分别到电投核能和中国核电调研
8月3日,国家核安全局局长董保同到电投核能调研。董保同在听取了企业基本情况、改革落地实施情况、安全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汇报后强调,要找准平台公司在国家电投集团核安全责任体系中的定位,与集团总部核安全监督机构做好工作衔接,通过建立清单化工作机制,厘清工作界面,明确协同事项,围绕职责定位与工作实践,不断推动核安全责任体系规范化建设。8月22日,董保同到中核集团旗下的中国核电开展专题调研。他详细听取了中国核电总体情况、核安全监管要求落实和安全生产工作进展等方面汇报,强调核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必须始终摆在极端重要的位置,要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扛起核安全政治责任,进一步筑牢核安全防线。(来源:国家电投集团、中国核电)
浙江金七门核电1号机组核岛建设全面启动
8月10日,中核集团浙江金七门核电1号机组核岛混凝土浇筑启动,标志着中核集团在浙江第三个核电基地机组建设全面拉开帷幕。今年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开工建设10周年,十年来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稳步推进,不断印证着“中国方案”的先进和可靠。(来源:中核集团)
徐树彪出任国家电投集团总经理等职
8月20日,中央组织部有关干部局负责同志宣布了党中央关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调整的决定:徐树彪同志任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免去栗宝卿同志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职务。(来源:国家电投集团)
行业动态
核动力院主导新编的IEC 63374国际标准获全票通过
7月28日,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主导新编的《核电站—安全重要的仪表系统—核反应堆反应性的特性与测试方法》(IEC 63374),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FDIS投票中获全票通过。这是核动力院首个主导新编的IEC国际标准,也是中国首次新编核电站反应性相关的国际标准,填补了全球在三代核电反应性特征和测试方法上的空白,标志着我国在核反应堆反应性领域国际规则制定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该标准解决了反应性测量“量不准、判不快”的世界性难题,其动态特性规范尤其适用于三代以上核电技术。(来源: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华能海南昌江核电二期3号机组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扣盖工作圆满完成
7月29日,华能海南昌江核电二期工程迎来重要进展:3号机组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扣盖工作圆满完成,较原计划提前7小时30分钟。经现场检测,各项关键参数均符合设计标准要求。这一重要里程碑的达成,标志着3号机组热态功能试验(简称“热试”)前关键工作之一顺利完成,为即将开始的热试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来源:华能海南昌江核电)
中核集团组织举办“十五五”天然铀产业规划大家谈会议
7月31日,中核集团组织举办“十五五”天然铀产业规划大家谈会议,听取有关专家的意见建议,准确把握行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共同探讨天然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思路和路径。会议要求,要坚持以国家战略为引领,切实承担起国家队、主力军职责,系统谋划天然铀产业发展;坚持聚焦“四位一体”战略保障体系,解放思想、协同合作,加快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统筹做好天然铀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以先进理念方法为抓手,高标准编制天然铀产业规划。(来源:中核集团)
中核集团首张ISO56005三级认证花落秦山核电
7月31日,秦山核电正式获得基于ISO56005的《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能力》3级证书。这是该国际标准正式推广以来中核集团认证的首张3级证书,也是秦山核电继2023年荣获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后,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化建设上的重要突破。ISO56005是由中国主导制定的首个知识产权管理国际标准,该标准共分为5个等级,覆盖创新战略、资源整合、知识管理、风险控制等全流程,从1级(初始级)至5级(生态级),等级越高,获评门槛要求越高。其中,3级(项目级)认证要求企业建立完整的创新生态链,实现创新活动与业务目标的高度协同,并具备可量化的创新产出能力。(来源:秦山核电)
海阳核电3号机组大型模块全部吊装完成
8月4日,海阳核电3号机组CB20模块吊装就位,标志着该机组大型模块全部吊装完成,全面进入安装调试阶段。本次吊装的CB20模块是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呈圆柱形,位于核岛屏蔽厂房顶部,直径约26米,高约10米,吊装总重量约419吨。吊装经过起钩、静止、提升、旋转、下落、调整等一系列动作后,历时1小时52分钟吊装完成,整个过程顺利、有序、可控。(来源:央视新闻)
一项涉核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顺利通过综合绩效评价
8月5日,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发布消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役核电站重要构筑物及设备材料老化退化行为规律与预测模型研究”项目,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综合绩效评价,标志着我国在核设施老化管理领域关键技术实现系统性突破,长寿期运行安全水平得到了实质性提升。该项目由核安全中心牵头,联合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深圳)有限公司、深圳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10余家单位共同完成。(来源: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中国同辐放射源研发生产基地成功取证
8月5日 ,中国同辐发布消息,中国同辐旗下放射源龙头企业中核高通传来喜讯:其所属四川中核同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放射源研发生产基地成功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正式具备放射源生产、销售等相关资质,产品将逐步面向市场。
据悉,该基地占地87.9亩,建设包括碳-14源、氪-85源等13条放射源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年产放射源将超过10万枚,是助推中核高通“亚洲最大、世界一流的辐射源创新高地”战略目标落地的重要路径。基地将聚集国内主要放射源的研发、生产资源,向国内外提供超过70种核素的高质量放射源产品,可提供放射源资源再利用服务、辐照服务等,为我国工业、农业、医学、国防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射线技术应用贡献“中核力量”。(来源:中国同辐)
田湾核电核能制氢项目累计制氢量突破30000立方米
截至8月18日,田湾核电核能制氢项目取得新成就,累计制氢量突破30000立方米,田湾核电核能制氢项目采用PEM电解水制氢技术。自项目启动以来,项目团队不断探索PEM制氢设备与核电厂“气、水、电”工艺有效联动路径,提升安全水平和设备性能。氢气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二次能源,在能源转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核能制氢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这30000立方米的制氢量,用工程数据证明了核电制氢的安全可靠与清洁高效,为推动国家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范例。 (来源:田湾核电)
国家核安全局开展人工智能技术专题学习研讨暨领导力提升培训活动
8月20日,国家核安全局在京组织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在核安全领域的应用及其监管”专题学习研讨暨领导力提升培训活动。中国科学院曾大军研究员作人工智能赋能安全领域数智化辅导授课,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作人工智能在核安全领域的应用及其监管专题报告,与会代表进行交流研讨。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有关部门单位、各地区监督站、技术支持机构相关人员线上线下参加。(来源:生态环境部)
一体化快堆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要突破
8月24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发布消息,由该院反应堆工程技术研究所承担的一体化闭式循环快堆核能系统(简称“一体化快堆”)项目一体式余热导出原理验证试验顺利完成,试验结果通过了来自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重庆大学等专家的审查。这是国内首个针对快堆新型非能动余热导出技术的原理验证试验,标志着一体化快堆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要突破,为推动一体化快堆的设计研发提供了有力保障。(来源:中核集团)
白龙核电项目一期工程海工工程正式开工
8月26日,白龙核电项目一期工程海工工程建设正式启动。海工工程是白龙核电项目一期工程的重要子项,涵盖取水、排水、护岸、大件码头、炸岩和疏浚等工程。取排水采用明渠取水、箱涵排水的方式,防波堤总长约3千米。(来源:广西核电)
中广核电力公布2025年中期业绩
8月28日,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核电力”)召开2025年中期业绩电话会,2025年上半年,中广核电力坚持安全发展,做好在运在建机组运行与建设,保持稳健经营。中广核电力管理的28台在运核电机组均保持良好的安全状态,90.47%的机组业绩指标进入WANO指标世界卓越水平,位于国际同行前列。实现上网电量1133.60亿千瓦时,较2024年同期上升6.93%。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人民币391.67亿元。(来源:中国广核集团)
来源:2025-9-11,中国核能行业协会